从澜沧江边上来一直通往无量山山顶,应该是古代一条翻越无量山的人走道,此条路年代不会少于一千年处于古道边的村寨族群迁徙的因素是很多的,茶王树的栽种人已经不知迁去何处。种茶的人迁走了,大茶王留存下来,从阿娘佐大茶王、从中山小组大茶王站立处出发翻越无量山到银生古城仅有50千米路程,《蛮书》记的茶出银生城界诸山,中山大茶王屹立的地点不可置疑地要列进诸山的内圈。
千年风雨,岁月悠悠,中山的山头不知迁来多少族户,又迁走多少族户,有大茶王的中山小,现有30多户人家,大多为汉族,姓黄的多。黄家清光绪二十九年从四川凉山冕宁迁来,黄家民国时期还出了个乡长名叫黄余斗,黄余斗的大坟埋在黄家老宅芒后面,黄家老宅旁有二三十亩百年右的老茶树,应是黄家人种下的,黄家老宅下面是坡1985年以后种的新茶园。
中山茶树多,中山河流也多,从中山小组到另一个大茶村棉花岭村,中间还有条羊角箐河,棉花岭村有近40户人家,主要是汉族,村子背后有一千米长的山坡全是古茶树,这片茶园叫松树地坡茶园,大部分是消朝末年和民国年间所种,这片古茶园至今还有一半被杂木荒草掩盖,棉花岭村有河水阻隔汽车上不去,来买茶的老板少,茶价低,村民们无心打理这片古茶园棉花岭村有很多古核桃树,爱饮茶的族人都爱吃核桃。
棉花岭小组最大的茶树在包家小寨,包家小寨的地埂上有3棵大茶树,树围已超过120厘米,整齐地成一排种在地埂上,这是倮倮人、侏俐人明代以前已有的种法,包家小寨在汉人没迁来之前,有倮倮人或休俐人居住过。本内容来自《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无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