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这几年,身边的朋友络绎不绝的进入互联网平台展销自己的特产,不管是自营的,还是分销的,各种图文、视频都把朋友圈、微博圈给刷爆了,一茬一茬的刷屏,生生不息。更让人惊叹的是,我国高校26%的在校大学生有强烈的创业意愿,并且7成创业者在本科期间就已经开始创业,20岁-30岁的年轻人,三分之一都在讲创业。这种全民创业热导致了一些有理想的热血青年纷纷选择离职创业,造就了时下流行的离职潮、跳槽热。但是创业,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互联网每天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时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发明或发现,随时变革一个时代,比如共享经济、无人零售、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各种新技术的诞生,这些对于老的创业模式也许是一种灾难或者转型,你可能还没适应就可以被淘汰了。从创业者角度说,应该更从容地看待创业,改变思维定式,如果创业失败的经历有助于就业,所谓的失败就是财富。
选择离职的互联网创业者,追逐自己的梦想并没有错,创业是一种不确定、不稳定的生活方式,做到这一点需要你有足够的勇气,能够承担最大损失心理素质,如果你缺乏启动资金,缺少志同道合的团队伙伴,缺乏好的创业项目,放不下现在安稳的生活,那么你就不要急的离职,在就业外,选择兼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大学生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讲,确实赶上好时期,国家、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包括学费补偿、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等等,这些好政策给想要创业的大学生增添了不少信心。但是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要远远高于就业多年的人,因为专业性不强,社会经验不足,缺乏沟通能力,容易被宣传大于实际的项目带偏,尤其是餐饮、农业、信息技术、运输、教育、文化等行业,技术门槛低,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比如某某奶茶、某某鸡排,我们在大街上每200米就会遇到一家,品牌还不一样,但是生意真的不好,这就是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创业,也可以说是创新,在原来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而不是凭空想象的东西,创意只是创业的起点,没有高效的一套程序,创新是谈不到的,靠商业计划书拿到融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所以创意、团队、资金一个都不能少。我们看到许多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但是这些成功都赶上行业红利期。在2010年前开淘宝店,商家少,竞争小,那么这批幸运儿就赶上行业红利期,只要努力,是可以赚钱的,如果没有红利了,就必须拼真功夫了,你看许多人都搞教育,为什么最后还是最有名的那几家,他们的商业计划都差不多,最后拼的是人,调动资源的能力、速度,这就是功夫。
风投现在创业环境没有以前好,你们看到互联网创业者都是风投+概念+炒作+运作,搭上互联网一路走高,最后ipo上市,但是2017知名企业“阵亡”名单令人感慨万千。2017年上半年,悟空单车、3vbike、小马过河、空空狐、京东到家、百度医疗、微视等项目都没能逃离倒闭的厄运。除了被其他巨头碾压、投资人反目、资金链断裂等问题,还有企业自身的问题,脱离了市场原则,如果创意脱离了行业原则,违背了社会的体制,那么这个项目也是无法实现利润的。
判断创业项目可行性,必须审视是不是能优化人们的生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选择项目最好是有刚性需求的,比如吃饭,那就是人人都要做的事,同时要审视项目是不是会被代替,比如饭店,如果某品牌饭店代表一部分人的口味,而无法被别人所模仿,那么可以考虑,再审视项目是否有足够的市场容量,如果100人吃饭,选择10个饭店和1个饭店那是不一样的。最后观察创业项目的生态链是否完善,如果上下游完善,这样创业阻力会比较小。
目前互联网公司创业成功率仅在10%,所以创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创业者的执行力比其他绝大多数人都要强,甚至要牺牲自己的幸福,选择创业,就必须背水一战。新入职的创业者往往眼高于顶,做事不切实际,没有行业的远瞻性和判断力,很多创业者,什么事儿也没做就觉得特别牛,现在互联网发达,许多风口,都是炒作厉害,让一部分有钱人感兴趣,然后搅乱市场,再坑一部分人,这种事太常见了,现在的比特币市场就是很有争议的事情。像这种正面和负面新闻极为极端的项目,还是要保持谨慎的态度。
最后还是要鼓励那些创业者,在挫折前保持从容的心态,让创业成为兴趣的延伸,我会经常发些互联网的新鲜事,可以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