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锦龙股份发布的一则监管公告,震动了整个证券行业。
众所周知,锦龙股份虽然看起来和38家上市券商毫无共同之处,但因其旗下两家子公司——中山证券和东莞证券,也一直被视作券商板块的一员。
而中山证券,为何会被监管点名?后续有哪些影响?这一系列问题,盘旋在行家的脑海里。
连夜公告披露监管重磅
6月11日盘后,锦龙股份(000712.sz)发布公告称,旗下控股子公司中山证券近期收到深圳证监局下发的监管措施《事先告知书》。
在《暂停部分业务及限制相关人员权利事先告知书》(〔2020〕27 号)中,深圳证监局指出,中山证券存在四项违规。
其一,一名董事不具备高管任职资格,实际履行高管职责。
其二,未履行公司规定程序,擅自改变公司用章及合同管理审批流程。
其三,印章管理混乱,存在公司印章使用审批授权和流程不清晰、未严格执行双人保管要求、未完成审批流程即予用印等情形。
其四,未按规定向监事会报告、人员薪酬管理不完善、关联交易管理不到位等其他公司治理与内部管理问题。
在行家印象中,语气如此严重的监管案例,还真不多见。而拟进行的三项处罚,其力度也超出了行家的预期。
对此,深圳证监局作出如下监督管理措施决定:
一是责令中山证券限期改正。
二是责令暂停中山证券部分业务。在改正相关问题并经深圳证监局检查验收前,暂停新增资管产品备案,暂停新增资本消耗型业务(股票质押式回购、融资融券等),暂停以自有资金或资管资金与关联方进行对手方交易,包括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等。
三是责令中山证券限制董事长、管委会主任林炳城、总裁胡映璐、合规总监袁玲领取2019年绩效奖金等基本工资以外的报酬等权利,已领取部分应退回公司。
行家根据证券业协会和中山证券官网,整理了中山证券现任主要高管名单。
由于监管方面特地要求中山证券在暂停业务期间保持董事会、管理层稳定。在短期内这份名单可能不会有变化。
此外,据年报披露,2019年度25位董监高合计薪酬为5441.84万元,并且,报告期内,“公司全薪履职的董事、监事及高管的税前薪酬总额仍在确认过程中”。
牵涉多位董监高身份揭秘
公告显示,前述被点名的中山证券三位高管,除了被责令返还绩效奖金外,还分别收到了深圳证监局出具的《公开谴责及限制权利事先告知书》。
深圳证监局指出,林炳城作为董事长兼管委会主任、胡映璐作为总裁以及时任分管投行业务的高管、袁玲作为中山证券合规总监,对于中山证券存在的问题,负有责任。
为此,深圳证监局拟对林炳城、胡映璐、袁玲采取公开谴责及限制权利的监管措施。
一同被监管处罚的,还有两名被归入高管范畴的人员——管委会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孙学斌,以及管委会主任助理黄元华。
企查查信息显示,孙学斌、黄元华均为中山证券董事。此外中山证券年报显示,2019年6月其全资子公司深圳锦弘劭晖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锦弘劭晖)成立,由孙学斌任负责人。
关于孙学斌,监管函指出,其在“未履行公司规定程序,擅自改变公司用章及合同管理审批流程”,以及“印章管理混乱”两项违规事项中负有责任。
关于黄元华,深圳证监局直指其未取得券商高管任职资格,却通过参与管委会决策实际履行高管职责。
为此,深圳证监局对孙学斌、黄元华分别出具了《认定为不适当人选事先告知书》,拟对其采取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的监管措施。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这两位将不能再担任券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分支机构负责人等职务或者实际履行上述职务。
行家注意到,半年前的2019年10月,中山证券就曾被予以警示。因其部分债券承销项目存在尽职调查不充分、内核环节把关不严、防范利益冲突管理机制不到位、工作底稿留痕不完善等情形;部分资产证券化项目存在监督检查基础资产现金流不到位的情形。
据财联社爆料,中山证券原债券融资部负责人邢峻,因在债券承揽过程中因涉利益输送被查。中山证券因内控不完善,被深圳证监局出具警示函。邢峻亦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并将经济犯罪线索移送公安。
此外,因在收购东莞证券中犯单位行贿罪,锦龙股份原董事长、实控人杨志茂于2017年被判刑。2018年6月起,其配偶朱凤廉出任锦龙股份董事长。
今年5月,有多位投资者就杨志茂的出狱及履职情况向锦龙股份董秘提问。锦龙股份回应称,杨志茂未担任公司职务,目前以股东身份正常工作。
业务被叫停影响几何
在公告结尾,锦龙股份一方面表示,将督促中山证券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另一方面,也提示了如下风险:
中山证券本次被责令暂停部分业务,可能对本公司当期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本公司将根据相关事项的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初略看来,中山证券资管产品备案,股票质押式回购、融资融券,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等业务被叫停,直接影响的是其资管业务和信用业务。
那么,这两项业务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呢?
锦龙股份2019年年报显示,中山证券当期营业收入为15.75亿元,同比增加34.73%;净利润为2.36亿元,同比增加259.25%。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山证券净资本为人民币38.72亿元,净资产为52.01亿元。这与协会发布的中山证券2019年年报存在不大的差异。
主要业务中,投行业务、自营业务和经纪业务为主要的营业收入来源,分别收入6.31亿元、5.33亿元和3.48亿元,占比分别为52.97%、33.21%和28.89%。资管业务收入仅为0.73亿元,占比为4.65%。而信用业务收入则是连续三年为负数。
极端的说,即使完全“砍掉”资管和信用两项业务,中山证券的营收也不会受到大的影响。
然而,此前中山证券这两项业务中的违规行为,究竟留下了多少“大坑”,后续是否还会有“爆雷”。公开信息中并没有披露。
是否会引发两家合并
同在锦龙股份旗下,隶属于广东证监局的东莞证券,近期也遇到了麻烦。
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则民事判决书显示,东莞证券大连白山路营业部原负责人于雷,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假借公司名义骗取投资者超5000万元。最终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其无期徒刑,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法院二审判决中认定,涉事营业部及东莞证券存在严重用人失察、对营业部负责人监管不力的问题,承担70%的过错责任。
此前因实控人杨志茂入狱而被搁置的东莞证券ipo事项,似乎更是遥遥无期。
现在看来,东莞证券与中山证券,可谓是难兄难弟。行家忽然有了脑洞,如果两家券商合并,能否具备搅动粤深券业江湖的实力?
总资产606.20亿元,排名第30,位于财通证券与天风证券之间;净资产117.80亿元,排名第43,位于华融证券与华创证券之间;营业收入36.61亿元,排名第31,位于西部证券与国海证券之间;净利润8.56亿元,排名第16,位于国元证券和红塔证券之间。
单项业务中,投行业务排名第16,位于东兴证券和国金证券之间;经纪业务排名第21,位于东方证券和国君证券之间;资管业务排名第37,位于华创证券和五矿证券之间;自营业务排名第47,位于中原证券和财达证券之间。
总体来看,两家合并依然相当于一家中型券商,仅有部分业务具有黑马的潜质。
而在此之前,两家券商还要解决内控和合规方面的问题,任重道远,还需努力。
来源:券业行家